[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前略,由于工(zhuang)作(bility)的原因去读了《理想国》,不是《乌托邦》,而是柏拉图的那本《理想国》。真不愧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啊喂。
计划中这只是相关读书笔记的第一篇,因为我目前只读了前三卷。我是很想多读一些,甚至读完再写的,但当我意识到很多看起来像是在钓鱼的论点其实并不是钓鱼的时候,我顿时失去了读下去的勇气。
用更通俗的话讲——想吐槽的心情停不了啊!
所以让我吐个痛快吧。
第 一卷讲的是“正义”的定义,恕我愚钝,我并没看到结论。这个大约是人类永恒的难题之一,以柏拉图,或者说书中的主人公苏格拉底的智慧,是不难看出这个问题 的无解性的。顺便一说,正如这里提到的,苏格拉底是本书的主人公,而作者柏拉图想必是想通过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现实中的苏格拉底 本人的观点未必相一致。不过为了防止误解,下文中无论苏格拉底还是柏拉图,我所指的都是作者柏拉图的看法。所以我们暂且略过第一卷,从槽点横生的第二卷看 起。
第二卷开篇不久就放出了我读到现在觉得最李菊福的一段论述:
简直是西方契约精神的完美总结有木有。白天看到张鹤慈先生在微博上的一段话:“法治和人治德治的区别就在于不相信自然而然”,我深为折服,想来和这段论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然而这段实际上是格劳孔——前几卷苏格拉底主要的辩论对象——提出的、需要苏格拉底来驳倒的论点。说白了这才是真·鱼饵。我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苏格拉底到底要如何反驳这个我打从心底赞同的论断呢?
苏 顾左右而言他。至少在我看来,他就是这样应对的,因为他接下来用两卷的篇幅与格劳孔兄弟讨论在建立和统治一个理想的城邦——即所谓理想国——的过程中需要 注意些什么。到第三卷结束也没有继续讨论上面这个问题的意思,而愚蠢的我完全没看出这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留个悬念,在以后的读书笔记中解答它好 了,如果我没有完全失去耐心或勇气的话。
那么在建立理想国的过程中到底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桥豆麻袋。
这种逗比感是怎么回事?您这是在钓鱼吧?提出这种邪教一样的手法是想引得对手同意然后反诘回去对吧??
有点过了吧这个。说到底你们是如何产生神都是至善至美的错觉的?没有一篇希腊神话会给人这种印象吧喂。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那熟悉的逗比感是什么了——
这不就是泥马审查吗!
原来审查的精神根源在古希腊啊!一直以来真是错怪你们了啊有关部门!
审查和洗脑两手抓,真不愧为老大哥的元祖。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爱自己的家人又如何爱别人?大爱?别逗了。
您管的也太多了……
继续讲述审查的方式方法和具体事例。看到这我已经放弃了“以上都是钓鱼”的幻想。
此处笔锋一转,批判的对象变成了“模仿”。我便是跟不上哲学家的思路了……
简而言之,善于模仿的都是坏人,因为好人不屑于模仿不如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虽然我没看出这两方面的联系在哪——优秀的人应该专注于一项事业,擅于干啥就一辈子干到死。换言之,比起“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甚至是不应该存在的想法。
批 判完文学和戏剧,现在是音乐时间。说起来这三者在古希腊似乎分的不是很细,一般通称“音乐”,用咱们的话说差不多就是“文艺”,而此处的音乐指的大约是旋 律本身。当然既然丑恶、死亡、模仿都成了禁止事项,那就不要期待音乐方面有多开明了——果不其然禁得只剩下2种乐器。注意此处他们将之前的所作所为总结为 “净化”,请无视错别字。呵呵。
话题又回到了审查上,柏拉图似乎很乐于将形容“美好”的词汇堆砌到一起来形容理想的城邦到底有多美好……
记不记得最近微博上某神医的言论:西医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白血病的?
终于出现了!等的就是你!我现在把理想国称为纳粹应该没人骂我了吧!!
看到这段我已经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之后没有神展开的话,柏拉图的所谓理想国就是一个由所有成员从幼年就被洗脑的国家暴力机关维持的、社会等级森严且基本没有流动的、所有国民的言行都受到严格限制且没有基本生存权保障的、基本不存在除洗脑以外的文化活动的终极极权社会。真的实现的话就是《1984》那个样子吧。相信人性本善,以正义、善良为追求目标的哲人却构想出这样的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局限,还是逻辑的必然,还是我太蠢没理解哲人的深意呢?
反 正我一向觉得,理想主义是可敬的,但它并不是当现实不存在。“不能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就放弃思考,不能因为世间充满了悲哀就不去感受”,“能够感受到世间的 悲哀,但又保有自己最初的理想”,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不外如是。至少今天,现在的我,无法认同《理想国》中这美好的“理想”。
14.6.24
